以維護民族團結為基礎、以共同進步和發展為目標,2017/18榨季,公司充分發揮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著力發展民族地區經濟、解決蔗區蔗農主要難題,同時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精神,幫助各民族兄弟脫貧奔小康。一年來,公司帶動蔗農致富達50萬之多,為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了應有的力量。2018年11月,公司獲頒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示,糖、鋁等傳統優勢產業是廣西經濟發展的家底。廣西糖業維系著兩千多萬蔗農的利益,對于保持祖國邊疆的穩定、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以及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都有著重要意義。公司積極落實習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做強廣西制糖業,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依托企業自身優勢,公司大力推進“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設,投入大量資金發展農機水利灌溉系統,實現機收壓榨一體化,幫助民族地區建設現代農業。公司每年投入扶持資金2億多元,以有償扶持和無償扶持兩種方式扶持蔗農種蔗。并以訂單農業模式,確保蔗農旱澇保收。盡管公司每年在產業扶持上投入大量資金,但卻從未拖欠過蔗款。其中,僅2016/17榨季,公司就兌付蔗款20多億元,切實為蔗農帶來穩定收入。
公司下轄蔗區,居住了大比重的壯族人口和部分瑤族、毛南族等少數民族。2015年,公司成功競拍地處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地的賓陽大橋糖廠和控股廣西環江遠豐糖業有限責任公司75%股權。為了促進環江和賓陽甘蔗產業的發展,2017/18榨季,在糖價低迷企業處于虧損運營狀態下,公司仍然主動履行企業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責任和擔當,承諾7天內兌付蔗款,甘蔗收購價格定在500元/噸。
在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精神過程中,公司以實際行動積極履行后盾單位的社會責任,大力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司下派駐村的第一書記通過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的財政資金,在隆安縣都結鄉達利村投入162萬元完善水網建設、投入48萬元建設6個水柜、在邕寧區新江鎮漢林村投入65萬元建設村道路等。
“分享甜蜜生活,締造品質南糖”,這不僅是公司的企業哲學,在“精準扶貧”實踐中,公司還把甘蔗發展作為扶貧重要手段:以定點幫扶為主要渠道,扎實開展到村到戶精準扶貧,創造條件讓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直接參與甘蔗發展和“雙高”基地建設,并從中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切切實實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為他們帶去甜蜜生活。如公司免費為漢林村提供優良蔗種,目前已無償為漢林村貧困戶提供優良品種220噸,約13.2萬元。
除了甘蔗扶貧,公司又因地制宜發展相關特色產業,推動建成種養殖、產供銷協調推進的多元富民產業體系,幫助各民族兄弟脫貧奔小康。如投入18.5萬元在達利村荷利屯建設一個600平米的養殖基地,發展生豬養殖產業,2017年,發展肉豬養殖31戶152頭,發展母豬養殖84戶254頭。
2018年,公司又投入7.5萬元用于建設達利村加達屯林下土雞養殖項目, 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2萬羽土雞,帶動達利村60%(125戶)以上的貧困戶參與土雞養殖;投入7.5萬元用于建設陸連村農產品加工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包裝黃豆、黑豆、綠豆、紅豆200噸,年產值250萬元,利潤30萬元,該項目可收納勞動力15-20人。
此外,公司還投入23萬元用于馬山龍琴村建設“構樹+澳寒羊”項目。項目實施后,預計可帶動貧困戶30戶(90人)種植構樹,首期澳寒羊母羊40頭,至今年年底存欄100頭,產生收益6萬元。
為解決貧困村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問題,公司利用南糖云鷗物流電商平臺,為幫扶貧困村提供運輸、倉儲、標準化包裝、銷售四位一體的閉環服務,幫助農民解決了產品沒有銷路的后顧之憂。目前,公司已為陸連村銷售黃豆、黑豆等產品10000多斤。農副產品上線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中。
為了進一步加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民族團結力量,公司積極開展“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下屬香山糖廠組織農務技術員、團員代表在武鳴城區為蔗農講解散戶補貼政策和大戶補貼政策,為蔗區蔗農釋疑解惑,同時把甘蔗種植知識傳授給蔗區蔗農,并現場為蔗農和村民修理家用電器;下屬東江糖廠青年們分別前往蔗區的府城和仙湖兩家敬老院,為兩家敬老院的老人們送上了糖廠生產的白砂糖,以及大米、面條、雞蛋等日常食品,為老人們帶去溫暖和關愛。